黄河中下游数字地理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申请

2019-11-18 15:54

黄河中下游数字地理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申请

2019-10-08 11:25

   2019年,黄河中下游数字地理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面向外单位科研人员开放实验室课题申请,在与实验室相同或相近的研究领域(具体请参见“黄河中下游数字地理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指南”)。

资助力度5万元,研究期限2年。相关要求如下:

(1)要求发表SCI论文需挂实验室名称。

中文:黄河中下游数字地理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英文:Key Laboratory of Geospatial Technology for Middle and Lower Yellow River Regions (Henan University), Ministry of Education

(2)项目结项要求发表的SCI论文总积分达到80分,根据河大科研处科研积分计算。

(3)项目经费不外拨,需要在河南大学报销,资助经费的按完成的进度分批执行,直至经费执行完毕。

请有意申请者于2019年10月10日前将申请书(附件)发至邮箱:10130041@vip.henu.edu.cn


黄河中下游数字地理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指南

1 实验室简介

1.1 实验室发展历程

黄河中下游数字地理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Key Laboratory of Geospatial Technology for the Middle and Lower Yellow River Regions)于201110月正式批准建设(教技函[2011]82号),依托单位河南大学,网址http://geotec.henu.edu.cn201512月通过教育部组织的验收,转入正式运行期。

1.2 实验室总体定位与研究方向

实验室立足华夏文明的核心腹地——黄河中下游地区,开发与集成数字地理技术,探索地表环境与社会经济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服务于区域可持续发展,基于多年的学术积淀形成了三个研究方向:地理信息分析与共享关键技术研究、黄河中下游自然地理格局与生态过程研究、中原经济区城市与空间经济研究。

1.3 实验室在国内外相关学科领域中的地位和影响

实验室依托河南大学地理学科,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内资源环境领域具有重要影响的实验室之一。聚集了王家耀(中国工程院院士)、冯兆东(杰青)、傅声雷(杰青、国务院特贴、中科院百人计划、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中原学者)、秦耀辰(国家万人计划、国务院特贴、全国模范教师)、苗长虹(国家万人计划、国务院特贴)等一批具有重要影响的专家。拥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地理学教师团队。组织实施了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重大科研项目,取得了一批创新性研究成果。相关成果获得2014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1年、2013年、2018年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4年获水利部大禹科技进步一等奖。

虚拟现实技术及研发成果受到党中央和国家领导人的多次视察和赞扬;构建地理数据集成与共享技术体系,对接国际一流平台(ESRI、欧洲全球气候研究中心),推进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建设成果入选国家“十二五” 科技创新成就展;提出与推动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深度参与中原城市群、中原经济区、“一带一路”倡议研究和空间规划实践,服务国家和河南区域发展重大战略需求;承担国家精准扶贫工作成效第三方评估一系列实践任务,服务国家战略需求,解决扶贫工作重大难题;主办、承办国际国内学术会议10余次、全国高校《WebGIS原理与技术》课程研讨会,有力提升了实验室在国际上的学术地位。

根据实验室的有关管理条例和规定,重点资助与本实验室研究方向相关的学术思想新颖、属于学科发展前沿或优先发展领域的基础性、应用性研究项目。


2 开放基金指南的制定原则

为促进新理论、新思想、新技术与新方法的发展,加强国内外的专业人才和学术思想的交流,本实验室特设立开放基金,资助与本实验室研究相近的人员从事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

本基金指南的制定主要考虑以下原则:

1.根据地理信息科学和空间信息产业发展的需求和目标,着眼国民经济建设的中长期发展,紧密跟踪国际发展前沿;

2.鼓励具有开拓性、超前性和创新性的基础理论和技术研究,以及具有重大应用价值的应用性研究;

3.有利于在保持主干学科发展基础上的多学科交叉融合及联合攻关,有利于建立长期稳定的国际交流途径,有利于高层次人才的培养;

4.鼓励和支持从事本领域研究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尤其是博士后及国内外访问学者在本实验室进行指南中资助方向的研究。

5.每年度资助研究项目10项,每个项目资助额5万元人民币。


3 开放基金资助范围

实验室开放基金旨在发挥基金的导向作用,吸引和汇聚全国优秀学者,解决本实验室关注领域内的关键科学问题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发展地理信息科学的新技术和新方法,服务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3S技术的基础以及在自然和人文领域的应用研究均在资助范围。优先支持下列研究范围的申请课题:

(一)地理信息分析与共享关键技术研究

1. 地理信息集成、共享和服务体系建设的理论、方法与技术;

2. 空间优化与地理时空模拟;

3. 区域系统模式的理论框架、概念模型设计与应用;

4. 陆地表层演变过程的空间模拟方法与技术;

5.地理信息科学的基础理论、新方法与新技术;

6.虚拟地理环境新技术与新方法;

7.地理分析模型及其与虚拟地理环境系统的集成技术。

8. 多源遥感信息融合理论和方法;

(二)黄河中下游自然地理格局与生态过程研究

1. 人类活动对黄河流域的影响及生态效应;

2. 黄河中下游气候环境变化及其影响研究;

3. 生态地理学研究;

4. 生态安全;

5. 粮食安全;

6. 景观异质性与生态功能

7. 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效应;

8. 流域动态模拟理论与方法;

9. 南水北调工程的对河南省环境影响模拟。

(三)中原经济区城市与空间经济研究

1. 区域空间结构及其演变的模拟方法;

2. 企业(农户)空间演化与区域发展模型;

3. 现代农业与农区发展综合研究;

4. 区际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模型;

5.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与评估模型。

6. 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框架及信息服务研究;

7. 数字城市建设技术与应用研究;

8. 城市化的空间格局演变及城市群演化模拟技术;

9. 信息化城市管理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