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报:黄河流域生态建设日趋现代化

2022-10-12 12:06

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在新时代发展的今天,黄河流域正以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稳健迈向现代化高地。918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高层论坛(2022)暨第十四届黄河学高层论坛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河南开封举行。

基于建设现代化强国这一战略目标愿景,探讨黄河流域的当代发展,需要从人类文明的高度把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通过黄河学研究来探索大国文明发展道路,对不同时期黄河文明的时空特征、演变规律及动力机制、进步条件、时代价值和贡献进行梳理。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苗长虹在会上的发言引发与会学者的共鸣。

人类文明的演进呈现不同形态,黄河流域进入早期文明的进程为学界探讨文明起源问题提供了重要参照。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王震中认为,从黄河流域的上、中、下游聚落考古遗址来看,该流域由原始社会向文明社会和国家演进经历了三段式的发展,即从平等的农耕聚落形态到初步不平等的中心聚落形态,发展为都邑邦国形态;进入国家形态之后,又经历了邦国一王朝国家一帝国发展阶段。黄河文明早期形成的过程为中华民族国家形态下的大一统思想观念奠定了基础。河南大学文化产业与旅游管理学院教授程遂营认为,黄河文化应该被理解为黄河流域人民在长期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创造的物质与精神层面的文化总和。

中国礼制文化的形成在黄河流域考古发掘中有着丰富的呈现。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杨文胜提出,早在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就已经出现礼制的萌芽,后经过不同时代的损益,至春秋时代成为先秦礼制最健全的时期。例如,先秦不同等级贵族墓葬中随葬礼器数量存在着一种规律化的差异,这其中蕴含着制度、等级的观念,体现了周人对社会秩序的追求和维护。